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07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出自唐朝诗人薛涛的作品《牡丹》,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鉴赏】
  这首《牡丹》诗用“情重更斟情”的手法,把花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红笺”,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O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  绿牡丹
  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阅读
1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从军行玉门山嶂几千重》,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查看全文】

2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登楼》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 【查看全文】

3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插秧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查看全文】

4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杂诗十二首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 【查看全文】

5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舟中读元九诗》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查看全文】

6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苦昼短飞光飞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