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46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插秧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释】
  ⑴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⑵插秧: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
  ⑶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翻译】
  全家人一起忙农活,小儿子负责拔秧,田妇负责接秧,农夫负责抛秧,大儿子负责插秧。斗笠就像打仗用的头盔,蓑衣就像打仗穿的盔甲,雨下的很大,从头湿到了肩膀。有人来叫他们吃早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继续低着头弯着腰干着活。抢插的工作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拔,你得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
  【赏析】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相关阅读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登鹳雀楼》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 【查看全文】

2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踏莎行碧海无波》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 【查看全文】

3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感遇》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 【查看全文】

4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注 【查看全文】

5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 【查看全文】

6 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八六子如花貌》,其古诗全文如下: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