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09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翻译】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赏析】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相关阅读
1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馀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馀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出自宋朝诗人王千秋的作品《醉落魄惊鸥扑蔌》,其古诗全文如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 【查看全文】

2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词作品《重过圣女祠》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查看全文】

3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出自宋朝诗人叶清臣的古诗作品《贺圣朝留别》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 【查看全文】

4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注 【查看全文】

5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出自唐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查看全文】

6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词作品《舟过安仁》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