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出自唐朝诗人寒山的作品《杳杳寒山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
⑴杳杳:幽暗状。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⑵落落:寂静冷落的样子。
【翻译】
幽暗深远的寒山小路,孤独地矗立在溪水冰冷的山涧边上。经常有小鸟在啾啾地鸣叫,显得寂静的山野更加没有人气。湿润的山风扑面而来,雪花纷纷扬扬,堆积满了我的身子。每天看不到一丝阳光,搞得我过了一年又一年,都不知道春天到底有没有来过。
【鉴赏】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相关阅读
1 别馆。秋娘乍识,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馆。秋娘乍识,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绛都春南楼坠燕》,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楼坠燕。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叶吹暮喧 【查看全文】
2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探芳信为春瘦》,其古诗全文如下: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 【查看全文】
3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出自唐朝诗人崔液的古诗词作品《上元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 【查看全文】
4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梦李白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 【查看全文】
5 南花清斗素靥,画船应不载,坡静诗卷。泛酒芳筒,题名蠹壁,重集湘鸿江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花清斗素靥,画船应不载,坡静诗卷。泛酒芳筒,题名蠹壁,重集湘鸿江燕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齐天乐曲尘犹沁伤心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曲尘犹沁伤心水,歌蝉暗惊春换 【查看全文】
6 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海州道中孤舟夜行秋水广》,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 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