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出自唐朝诗人崔液的古诗词作品《上元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注释】
1、无
【解说】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言绝句,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鉴赏】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言绝句,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连用两个诘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关阅读
1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筹笔驿》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 【查看全文】
2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出自宋朝诗人戴复古的作品《满江红赤壁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 【查看全文】
3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惜春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 【查看全文】
4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 【查看全文】
5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西亭子送李司马》,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 使君五马天 【查看全文】
6 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迷仙引才过笄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