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38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出自唐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鹧鸪天·代人赋》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注释】
  晚日:夕阳。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解说】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鉴赏】
  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细细揣摩词意,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唐人严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阳迟。”北宋诗人梅尧臣称其“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六一诗话》)。辛弃疾的“柳塘新绿却温柔”,也有类似的艺术奥秘。“柳塘”一词,使人想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联系前面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萧条的。然而诗人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不难想见,这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相关阅读
1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出自唐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查看全文】

2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感遇》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 【查看全文】

3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查看全文】

4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行路难其二》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 【查看全文】

5 巽卦为风_易经巽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巽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巽下巽上)巽①: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②。吉,无咎 【查看全文】

6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出自唐朝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观沧海》第一句,其全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