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18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感遇》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1、本心:本性
  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翻译】
  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鉴赏】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二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上。“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未,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尘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相关阅读
1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出自唐朝诗人祖咏的古诗作品《江南旅情》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 【查看全文】

2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狂歌自此别,垂钓沧浪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留别广陵诸公》,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 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晚节觉此疏 【查看全文】

3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满江红忧喜相寻》,其古诗全文如下: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 【查看全文】

4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出自唐朝诗人欧阳炯的作品《南乡子岸远沙平》,其古诗全文如下: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 【查看全文】

5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秋日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6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夏夜追凉》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翻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