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感遇》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1、林栖者:指山林隐士
2、坐:因为
【翻译】
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鉴赏】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二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上。“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未,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尘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出自唐朝诗人李师中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 【查看全文】
2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夷门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 【查看全文】
3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木兰花慢断桥残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 【查看全文】
4 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出自元朝诗人李致远的作品《红绣鞋晚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 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 【查看全文】
5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出自宋朝诗人刘一止的作品《喜迁莺晓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 【查看全文】
6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其古诗全文如下: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