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1:16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秋日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释】
  ⑴邗沟:又名邗江,即今江苏境内自扬州市西北入淮之运河,中途经高邮。《嘉庆扬州府志》卷八:“运河,皆云古邗沟也。左哀九年杜预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
  ⑵寒星:寒光闪闪的星。傍:靠近。
  ⑶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翻译】
  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
  【鉴赏】
  第一首表现邢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诗人乘船经过运河,习习凉风,吹来清新空气,很觉爽快。这时没有月光,只见满天星斗。诗人陶醉在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环顾四周,寒星万颗,映照水中,倍感亲切。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三四句赞关环境幽寂。邢沟两岸丛生着菰蒲一类水生植物,在夜色朦胧中,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菰蒲深处居然隐藏人家,诗人完全没有料到,不过,这种艺术处理,只适宜于若明若晴,唯见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换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优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宋人曾说此联是来自白道猷的“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而“更加锻炼”。诗人们各自写出了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但秦观此联却显得更灵动,国而受到黄山谷的称赏。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先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深邃,因而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出自宋朝诗人李玉的作品《贺新郎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 【查看全文】

2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送张五归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 【查看全文】

3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 【查看全文】

4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出自唐朝诗人崔曙的古诗作品《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 【查看全文】

5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入京》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释】 【查看全文】

6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