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出自唐朝诗人寒山的作品《杳杳寒山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
⑶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翻译】
幽暗深远的寒山小路,孤独地矗立在溪水冰冷的山涧边上。经常有小鸟在啾啾地鸣叫,显得寂静的山野更加没有人气。湿润的山风扑面而来,雪花纷纷扬扬,堆积满了我的身子。每天看不到一丝阳光,搞得我过了一年又一年,都不知道春天到底有没有来过。
【鉴赏】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送郭司仓》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注释】 1、良掾[yun]:好官 【查看全文】
2 谁伴碧樽雕俎,笑琼肌皎皎,绿鬓萧萧。青凤啼空,玉龙舞夜,遥睇河叹光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伴碧樽雕俎,笑琼肌皎皎,绿鬓萧萧。青凤啼空,玉龙舞夜,遥睇河叹光摇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一萼红石屋探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飘飘。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花 【查看全文】
3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过碛》,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注释】 ⑴碛:沙石 【查看全文】
4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瑞鹧鸪观潮》,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 【查看全文】
5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敦煌太守后庭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 【查看全文】
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望庐山瀑布》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