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24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和子由渑池怀旧》,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翻译】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赏析】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相关阅读
1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出自汉朝诗人辛延年的作品《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 【查看全文】

2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出自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和郭主簿和泽周三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 【查看全文】

3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咏山樽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余。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 【查看全文】

4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题玄武禅师屋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 似得庐山 【查看全文】

5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古诗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查看全文】

6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秋浦途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