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⑴迥:远。
⑵渤澥:大海。
【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亭:在钱塘县城外的一个观潮亭子,今已不存。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句意是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人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宠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到了第七句,“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基调是清迥冲淡。但正如古人所说,他的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一部分作品,“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这首诗就是属于意境雄阔的。比起作者描绘洞庭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来,雄壮稍逊,但通篇写江潮奇景,一意贯之,不象那首前半写湖景,后半意在干谒。因此,从全篇结构的严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来看,却胜于那一首。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鹭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合作诗之道。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吟谱》说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而这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可以说它是壮逸中有冲淡之气。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出自唐朝诗人李隆基的古诗词作品《幸蜀西至剑门》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 【查看全文】
2 睡起惺松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睡起惺松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惺松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 【查看全文】
3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先秦诗人作品《卿云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查看全文】
4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其古诗全文如下: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 【查看全文】
5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临江仙引上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 【查看全文】
6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荆州道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