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临江仙引·上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注释】
⑴临江仙引:词牌名,柳永据《临江仙》作引曲,《乐章集》注“南吕调”。双调七十四字,上片十句两仄韵、四平韵,下片六句三平韵。
⑵上国:泛指京都以西地区,此处指华州。
⑶去客:指离开陕西的人。
⑷飞盖:车盖。车行时盖衣因风而飞动,故称。此处代指车驾。促离筵(yán):匆促的离别筵席。
⑸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⑹岸花啼露:岸边的花上还带着朝露。啼:啼哭。
【翻译】
我在华州,但现在要离开了。停下车驾,匆促地参加送别的筵席。只见河岸边带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对面长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忧愁笼罩。面对此景,触目伤怀,那物的情状、人的情绪无处不凄凉悲伤。醉意蒙蒙中仍持握缰绳骑马伫立,饱含离情眼泪的双眼,彼此相看,不忍离去。更何况这一离别,将是彩绣帏帐中人孤寂,山中馆驿春夜寒。今宵将怎样面对这漫漫长夜,一下子分居两处,独自而眠。
【赏析】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后的情景。“上国”二句,点明主题,写离别之情。开端两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来的第三句虽为六字,却需三字停顿一下,叙事的句子语势富有节奏却十分急促,化了词人的行色匆匆,又与下句“长安古道绵绵”形成鲜明的对比。行色匆匆说明词人与亲人离别的时候也是短暂的,道途“绵绵”则又意味着难以再次相聚。词的开端即通过叙事与写景为全词铺设了浓重的悲剧氛围。“岸花啼露”、“堤柳愁烟”是描绘离别之景,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岸花”本是乐景,但是词人却以“啼露”修饰,颇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的感觉,因为词人“啼”、“愁”,所以他才会看到“岸花啼露”、“堤柳愁烟”。这里的“露”又象征着人的眼泪,“烟”象征着人的愁情。以景写情,又移情于景,分不清是情还是景,这既是“物情”,又是“人意”。接下来的“物情人意”四字,下的十分精当,所营造的意境又极其凄绝、迷离,自是“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了。
词的下片转而写与妻子分别时的情景。过片换头句写临分手的瞬间。“醉拥征骖犹伫立”,这时词人已经喝醉了,坐在车上,词人却想“伫立”,想要留在此地,不想继续走下去了,这是因为思念所致。“盈盈泪眼相看”,“盈盈”的泪水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情意,这里其实也暗示了车子的走动,不然又怎会泪眼“盈盈”。当对方已经在视线中消失的时候,词人又想到今次离别之后的孤寂,写孤寂分别从双方着笔:先写妻子这边,“况绣帏人静”;后写自己,“更山馆春寒”。彼此一个在“绣帏”,一个在“山馆”,但同样是“人静”、“春寒”。这是一组工稳的对偶句,“况”、“更”为领字,“人静”、“春寒”是互文,遣词造句极为考究。煞拍一韵合二处为一体,“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同一个“今宵”,同样的“漏永”,同样的“孤眠”,也同样是无可奈何,更是无法忍受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出自春秋诗人左丘明的古诗作品《曹刿论战》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查看全文】
2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松柏本孤直》,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 【查看全文】
3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赠阙下裴舍人》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查看全文】
4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雪后晚晴群山雪不到新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查看全文】
5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除夜宿石头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查看全文】
6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岁暮归南山》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