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八月十五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翻译】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鉴赏】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相关阅读
1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莲浦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白马金鞭大堤上, 【查看全文】
2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出自唐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 【查看全文】
3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 【查看全文】
4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望海潮东南形胜》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 【查看全文】
5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 【查看全文】
6 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骄儿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名姓,眼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