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⑴迥:远。
⑵渤澥:大海。
【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不详其名。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亭:在钱塘县城外的一个观潮亭子,今已不存。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句意是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人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宠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到了第七句,“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令人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基调是清迥冲淡。但正如古人所说,他的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一部分作品,“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这首诗就是属于意境雄阔的。比起作者描绘洞庭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来,雄壮稍逊,但通篇写江潮奇景,一意贯之,不象那首前半写湖景,后半意在干谒。因此,从全篇结构的严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来看,却胜于那一首。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鹭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合作诗之道。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吟谱》说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而这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可以说它是壮逸中有冲淡之气。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题东谿公幽居》,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 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却笑严湍上 【查看全文】
2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早春寄王汉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 【查看全文】
3 周本纪翻译赏析_周本纪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周本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 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原。 姜原是帝喾的元妃。 姜原到野外去,看见巨人的足迹,心里很 【查看全文】
4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出自清朝诗人释宗渭的作品《横塘夜泊》,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 何人吹铁笛, 【查看全文】
5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 【查看全文】
6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古诗作品《赠萧瑀》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