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26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酌酒与裴迪》,其古诗全文如下: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释】
  ⑹经:一作“轻”。
  ⑺花枝:开有花的枝条。唐王维《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⑻世事:世务,世上的事。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⑼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翻译】
  斟酒给你请你自慰自宽,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野草新绿全经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世事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赏析】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
  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相关阅读
1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古诗作品《燕歌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 【查看全文】

2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出自唐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丰乐亭游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查看全文】

3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 【查看全文】

4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石壕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 【查看全文】

5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於潜僧绿筠轩》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 【查看全文】

6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莲浦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白马金鞭大堤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