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於潜僧绿筠轩》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注释】
⑴於潜:旧县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翻译】
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鉴赏】
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
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是对“不可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它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松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接着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这种人,往往自视高明,自以为得计,听不进奉劝,改不了秉性,所以诗人说这种“俗士不可医”医之无效。
以上为第一段。这一段的特点是:出语精警,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相关阅读
1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出自唐朝诗人孙光宪的作品《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其古诗全文如下: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 【查看全文】
2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江祖一片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注释】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 【查看全文】
3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 【查看全文】
4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其古诗全文如下: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 【查看全文】
5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 【查看全文】
6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鹧鸪天化度寺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