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
【注释】
⑴按《唐书·百官志》,左右十四卫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将,乃五品官也。衡阳,唐时郡名,即衡州,隶江南西道。
⑵《京氏易传》:《易》曰:“旅人先笑后号啕。”又曰:“得其资斧。”仲尼为旅人,国可知矣。《周易》:“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周易集解》:“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日之明伤,犹圣人、君子有明德,而遭乱世,抑在下位。则宜自艰,无干政事,以避小人之害也。荀爽曰:明在地下,为坤所蔽,大难之象。文王君臣相事,故当大难也。”王弼《易注》:“文王明夷,则主可知矣。仲尼旅人,则国可知矣。”
⑶《高唐赋》:“登高望远,使人心悴。”
⑷《晋书》:左思赋《三都》。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王羲之《与谢万书》: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耶?
⑸《方舆胜览》:南岳,一名衡山,在衡山县西三十里,晋因山以名郡。《湘中记》:度应斗衡,位值离宫,故曰衡山。又名霍山。《南岳记》:衡山者,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翌轸,铃总万物,故名衡山。下踞离宫,统摄火乡,故号南岳。赤帝馆其岭,祝融宅其阳。逮于轩辕。以潜、霍二山副焉。《长沙记》:衡山轩翔,耸拔九千余丈,尊卑参差七十二峰,岩洞、溪涧、泉石之胜,交错其中。又有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六源、八桥、六井、三穿、三漏。此最著者。七十二峰最大者五:祝融、紫盖、云密、石禀、天柱,而祝融为最高。《水经注》:湘水又北径衡山具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盖,一名石禀,一名容峰。容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陈云,自非清雾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峋嵝山,为南岳也。《魏书》:发响九皋,翰飞紫冥。
⑹《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晋书》:“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景;春分之夕,而没于丁。见则治平,主寿昌。”
⑺谢灵运诗:“回飙流轻雪。”
⑻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怀金拖紫,退就散辈。”《后汉书》:“圣恩横加,狠赐金紫。”章怀太子注:“《汉官仪》曰:二千石,金印紫经也。”金紫:是唐代的官服和佩饰。即金鱼袋和紫衣。
⑼《史记》: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盂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⑽《吕氏春秋》:郈成子为鲁聘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酒酣而送之以璧。
【翻译】
衡山在夜色的天空下愈发苍翠,从山上俯视着南方升起的老人星。剧烈旋转的风吹散了南岳五峰上的雪,轻絮的花儿飘落到了洞庭湖。在这样的清爽气氛下,山岳更显得秀气俊美,陈郎将一家都披上铠甲。他门下的食客就像浮云那样多,世上的人都把他比作昔时的孟尝君。江上为你送行时连一丝波浪都没有,在分别的时候似乎连惆怅都分开了。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劝学击石乃有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 【查看全文】
2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烧歌起来望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 【查看全文】
3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高阳池送朱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 【查看全文】
4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出自宋朝诗人叶梦得的作品《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查看全文】
5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 【查看全文】
6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