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高阳池送朱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馀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注释】
① 高阳池:即习家池。朱二:孟浩然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②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翻译】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
【鉴赏】
此诗写了习家池往日的绮丽繁华,与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鲜明的对照,其实是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写意。此诗当作于他的晚年,诗中也可见浩然仕途彻底无望之后,真正归隐的决绝之心。同时从诗中也为读者流露了如下信息:晋代的襄阳其雄盛和繁华是胜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习家池而言其荒凉和破败,远非近代之事,而是唐已如斯了。
相关阅读
1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 【查看全文】
2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夜雨我有所念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 【查看全文】
3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聚蚊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 【查看全文】
4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长歌续短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兰, 【查看全文】
5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 【查看全文】
6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出自元朝诗人王实甫的作品《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