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52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长歌续短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释】
  长歌续短歌:题目从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化出。
  长歌二句:互文的修辞手法,长歌短歌,唱破衣襟,吟断白发。
  秦王:指唐宪宗。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
  旦夕:日日夜夜。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陇头:田间地头。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二句:因为困顿潦倒,看到初夏万物茂盛,更加自感凄凉。
  【翻译】
  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赏析】
  开头二句紧扣诗题,有愁苦万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断”二字,用得很奇特,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长歌当哭”的话,长歌当哭,泪洒胸怀,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会破烂。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的诗句,人到烦恼之至,无计可施的时候,常常会下意识地搔爬头皮,白发越搔越稀。这首诗的“断”可能就是由杜甫诗中的“短”生发出来的。
  三、四句写进见“秦王”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内心更加郁闷,像是烈火中烧,炽热难熬。“秦王”当指唐宪宗。王琦说:“时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为喻。”(《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在世时,宪宗还能有所作为,曾采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兴”之誉。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他在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击之后,幻想他能像马周受知于唐太宗那样,直接去见皇帝,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体描述诗人苦闷的心情与清贫的生活,与开头二句相照应、相补充。“渴饮壶中酒”,渴是“内热”的表现,饮酒的目的在于平息内热、消愁解闷;“饥拔陇头粟”,为求见“秦王”不惜忍饥挨饿,靠从地里拔粟充饥。


相关阅读
1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出自唐朝诗人米芾的古诗作品《中秋登楼望月》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翻 【查看全文】

2 鸦带斜阳归远树。无人听、数声钟暮。日与愁长,心灰香断,月冷竹房扃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鸦带斜阳归远树。无人听、数声钟暮。日与愁长,心灰香断,月冷竹房扃户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夜行船寓化度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鸦带斜阳归远树。无人听、数声钟暮。日 【查看全文】

3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古塞下曲行人朝走马》,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 【查看全文】

4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易阳早发》,其古诗全文如下: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至,空 【查看全文】

5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七哀诗明月照高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君行 【查看全文】

6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出自唐朝诗人郎士元的作品《送李将军赴定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