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出自唐朝诗人聂夷中的古诗作品《咏田家》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注释】
⑴粜:出卖谷物
⑵眼前疮:指眼前的困难,眼前的痛苦
⑶剜却:挖掉,用刀挖除。 心头肉:身体的关键部位,这里喻指赖以生存的劳动果实
【翻译】
二月里蚕儿刚刚出子,就早早卖掉了一年的新丝,五月里秧苗还在地里,又早早卖去了一年的新谷。只顾医治眼下的毒疮,也只有剜去自己心上的肉。
【赏析】
《咏田家》是聂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诗歌创作中的艺术佳品。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愤怒地控诉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贷给唐末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厚同情。
诗的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描写残酷的高利贷剥削给广大农民所带来的剜心割肉般的痛楚。开篇就揭露封建社会农村一种典型“怪”事:“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写出了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被迫借贷的悲惨境地。二月还未着手养蚕,五月稻子尚处青苗期,然而,贫苦的农民迫于生计,为济燃眉之急,竟不得不以未来的新丝、新谷作抵押,借上“驴打滚”的高利贷。“二”“五”月极言时间之早,这么早就背上阎王债,足以说明农民已到了山穷水尽、骨枯髓干的地步。“卖”“粜”状其只出不入,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辛酸血泪和无比痛苦。“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高利贷吮血噬骨的残酷剥削本质。“眼前疮”固然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固然比喻丝谷等农家命根,但这比喻所取得的惊人效果决非“顾得眼前顾不了将来”的概念化表述能及万一。剜却性命攸关的“心头肉”以疗眼前毒疮,是迫不得已,其后果更是不堪想象。旧伤未愈添新伤,穷困伴着死亡行,这就是对当时广大农民濒临绝境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挖肉补疮”,自古未闻,但如此写来最能尽情,既深刻又典型,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相关阅读
1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出自于诗经作品《思文》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 【查看全文】
2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咏三良束带值明后》,其古诗全文如下: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 【查看全文】
3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贼退示官吏并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 【查看全文】
4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宋朝诗人朱熹的古诗作品《观书有感》的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 【查看全文】
5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出自唐朝诗人鲍照的古诗作品《拟行路难其四》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查看全文】
6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银山碛西馆》,其古诗全文如下: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