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2:10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银山碛西馆》,其古诗全文如下: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释】
  ⑴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碛,沙地。
  ⑵银山碛口:地名,在焉耆西三百里。
  ⑶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练:白色的熟绢。
  ⑷飒飒:象声词,风声。胡沙:胡地的风沙。迸:扑打。
  ⑸守笔砚:里指与武功相对的文墨之事。《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家贫,佣书养母,尝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视笔砚乎!”傅介子在汉元帝时出使西域楼兰,因功封义阳侯。张骞在汉武帝时通西域,封博望侯。
  【翻译】
  银山碛口狂风好似利箭,铁门关西明月有如白练;双双愁泪沾湿战马皮毛,飒飒风沙扑打行人脸面。男儿三十未能建功立业,怎能终日死守笔墨纸砚。
  【赏析】
  这首诗所要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在艰苦的戎马生活中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诗的前四句借艰苦的塞外行役生活写自己的愁绪。诗的首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地点是银山碛口。这个地点最突出的特征是风似箭。次句点明诗人行路的时间是一个边塞的月夜。这两句勾划出边地特异的景物: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月色皎洁。这是一个很能触动作者的行役之叹、故乡之思的环境,“愁”,首先由此而来,“愁泪”,首先因此而落。“双双”,可见“愁泪”的不可遏止。而偏偏在这个时候,狂风又卷着沙尘扑到诗人脸上。“飒飒胡沙迸人面”这句表面看似写“沙”,而实际是承第一句写“风”。“迸”,是个极有力的字眼,它反映着沙的力度,而实际上反映着风的力度,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飒飒”,写出了夜风的凛冽,衬托着夜色的肃杀,也烘托了诗人的愁绪。由“风”写到“月”,写到“泪”,而又写到风,这种回环的写法,把边地易变的天气,狂暴的烈风表现得十分突出。艰苦的戎马生活场景从而展现出来。
  诗的后两句格调为之一转。面对如此艰难环境,诗人没有畏怯,他是以英雄男儿自命的。“终日守笔砚”固然可以免受风沙折磨之苦,但那不符合诗人的理想和豪情。“丈夫三十未富贵”中有自愧和自叹,是上文“愁泪”的重要原因;更主要的则是自励和自勉,从而引出末句的豪言壮语:“安能终日守笔砚”,用一句反问作结,十分省力,表现出立功异域,封侯万里的强烈愿望。不难看出,诗人虽然经历了长途艰苦跋涉,但仍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全诗前四句写异地风物和诗人愁绪,全从外部形象着手,而后两句则直抒内心,笔法先抑后扬,以慷溉激昂情调结束全诗。全诗风格俊爽豪迈,粗笔挥洒,语言朴素自然,似脱口而出。


相关阅读
1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出自宋朝代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 【查看全文】

2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残春旅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 【查看全文】

3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待储光羲不至》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查看全文】

4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送述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 【查看全文】

5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游泰山六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 【查看全文】

6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酌酒与裴迪》,其古诗全文如下: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