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6:19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送述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释】
  ⑴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福建闽侯人。苏轼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陈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职,熙宁七年(1074),瓜代期满,陈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⑵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⑶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鉴赏】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相关阅读
1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出自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词作品《蜀道后期》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释】 ⑴蜀:今四川一带 【查看全文】

2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饮酒其八》,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 【查看全文】

3 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得长字》,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宴霜台使,行军粉署郎。 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 酒影摇新 【查看全文】

4 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出自唐朝诗人闾丘晓的作品《夜渡江舟人自相报》,其古诗全文如下: 舟人自相报,落日下芳潭。 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 水穷沧海畔,路尽小山南。 且喜 【查看全文】

5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罗浮山父与葛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 【查看全文】

6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