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出自唐朝诗人张说的古诗词作品《蜀道后期》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释】
⑴蜀:今四川一带
⑵争日月:同时间竞争
⑶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翻译】
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相关阅读
1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昆明池水汉时功》,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 【查看全文】
2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送瘟神》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 【查看全文】
3 衣宽带宽。千山万山。断肠十二阑干。更斜阳暮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衣宽带宽。千山万山。断肠十二阑干。更斜阳暮寒出自宋朝诗人孙惟信的作品《醉思凡吹箫跨鸾》,其古诗全文如下: 吹箫跨鸾。香销夜阑。杏花楼上春残。绣罗衾半闲。 衣宽带宽。千 【查看全文】
4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连州阳山归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注释】 【查看全文】
5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望江南暮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 【查看全文】
6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出自于诗经作品《晨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