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14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古诗作品《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注释】
  ⑴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翻译】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赏析】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全词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
  “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物色”二句辞意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中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旧,却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这里是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这两句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而有余味。


相关阅读
1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夏日南亭怀辛大》第九十句,其全文如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查看全文】

2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连昌宫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 【查看全文】

3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作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 【查看全文】

4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作品的《圆圆曲》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 【查看全文】

5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作品《正气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 【查看全文】

6 咏春蠢,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咏春蠢,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出自清朝诗人蒋士铨的作品《水调歌头舟次感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