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32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九歌·山鬼》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注释】
  ⑻余:我。篁:竹。
  ⑼表:独立突出之貌。
  ⑽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之貌。
  ⑾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语助词。
  ⑿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
  ⒀灵修:指神女。憺:安乐。
  ⒁晏:晚。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⒂三秀:芝草,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
  ⒃公子:也指神女。
  ⒄杜若:香草。
  ⒅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翻译】
  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东风飘旋神灵降下雨点。等待神女怡然忘却归去,年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抱怨神女怅然忘却归去,你想我吗难道没空来到。山中人儿就像芬芳杜若,石泉口中饮松柏头上遮,你想我吗心中信疑交错。
  【鉴赏】
  自“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以下,情节出现了曲折,诗情也由此从欢快的顶峰跌落。满怀喜悦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险耽误了时间,竟没能接到山鬼姑娘(这当然是按“望祀”而神灵不临现场的礼俗构思的)!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她忽而登上高山之巅俯瞰深林,但溶溶升腾的山雾,却遮蔽了她焦急顾盼的视野;她忽而行走在幽暗的林丛,但古木森森,昏暗如夜;那山间的飘风、飞洒的阵雨,似乎全为神灵所催发,可山鬼姑娘就是不露面。
  人们祭祀山灵,无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现在见不到神灵,就没有谁能使我(巫者代表的世人)青春长驻了。为了宽慰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间采食灵芝(“三秀”),以求延年益寿。这些描述,写的虽是巫者寻找神灵时的思虑,表达的则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怅。诗人还特别妙于展示巫者迎神的心理:“怨公子兮怅忘归”,分明对神灵生出了哀怨;“君思我兮不得闲”,转眼却又怨意全消,反去为山鬼姑娘的不临辩解起来。“山中人兮芳杜若”,字面上与开头的“子慕予兮善窈窕”相仿,似还在自夸自赞,但放在此处,则又隐隐透露了不遇神灵的自怜和自惜。“君思我兮然疑作”,对山鬼不临既思念、又疑惑的,明明是巫者自己;但开口诉说之时,却又推说是神灵。这些诗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现得复杂而又微妙。


相关阅读
1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查看全文】

2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出自唐朝诗人崔涂的古诗词作品《除夜有怀》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 【查看全文】

3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出自宋朝诗人赵鼎的作品《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 【查看全文】

4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金陵怀古》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 【查看全文】

5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出自南北朝诗人沈约的作品《有所思西征登陇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 【查看全文】

6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吁嗟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