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40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南湖早春》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
  1、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太平寰宇记·江州》:“彭蠡湖在(德化)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湛方生《帆入南湖诗》:“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
  2、早春:初春。
  3、风回:春风返回大地。
  4、云断:云被风吹散。
  5、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6、乱:繁多。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
  7、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
  8、发:开花。
  9、水苹:水上浮苹。
  【翻译】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赏析】
  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景图。诗人紧紧把握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等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描绘。春雨刚停,湖水经过雨水的浸润,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几分清新明快。早春时节,不时仍有寒风阵阵,而阳光返照,不仅给景物镀上一层柔和的色调,还具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艳争芳,碎红点点,虽没有秩序可言,却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然而,前者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飞行,后者虽然舌涩不听使唤,也要歌唱呜叫,原因在于刚刚来临的春天实在太美妙,太有魅力了,因而它们忍不住飞舞歌唱。诗人通过写白雁与黄鹂的飞舞和呜叫,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生动地刻画出来。
  湖光水色,一切都显露出生机和活力。在这迷人的佳境中,诗人自当缓步湖畔,尽情赏春,但他却出入意料地感叹,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原因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贬,贬后的愤懑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由此可见,“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应以萧条冷落之景来表达。但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
  诗人不仅无心欣赏妩媚可人的早春景色,反而心情郁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势衰微,朝政黑暗,而诗人既无救国良策,也无谏言之径,无能为力,心中之沉痛可想而知。这种隋况下,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并没有兴致欣赏早春美景。而且,春色愈美,山水愈可爱,就愈让人害怕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因而,“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面对一派妩媚的早春景色生发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相关阅读
1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出自汉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泛泛东流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 【查看全文】

2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 【查看全文】

3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注 【查看全文】

4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其古诗全文如下: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 【查看全文】

5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出自当代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水调歌头游泳》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 【查看全文】

6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其古诗全文如下: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