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43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更漏子·玉炉香》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释】
  ⑴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
  ⑶鬓(bìn)云:鬓发如云
  ⑷衾(qīn):被子
  ⑸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
  ⑹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⑺空阶滴到明:语出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
  【翻译】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鉴赏】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下面再作具体描述:“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闻“三更雨”,再看“滴到明”,女主人公的彻夜不眠,当然更非“一个愁字了得”了。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其实,“用笔快”如果一泻千里,言尽意止,固然不好;但这里并非如此。谭献说“梧桐树”以下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书法中的所谓“垂”,指竖笔;在作竖笔时,最后须往上逆缩一下,使字体不失其气势。比之于词,即是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所以说此词深得书家 “无垂不缩”之法,即是指它“直说”中仍适当地配合以“含蓄”,否则便会使人有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之感了。宋人聂胜琼《鹧鸪天·别情》词有句云:“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当是从此词脱胎而来,写得语浅情深;但全词并不像此词上下片浓淡相间,又缺乏转折变化,相较之下,韵味亦是略逊一筹。


相关阅读
1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查看全文】

2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出自宋朝诗人关澥的作品《绝句野艇归时蒲叶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 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注释 【查看全文】

3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出自宋朝诗人黄庶的作品《探春雪里犹能醉落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注释 【查看全文】

4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出自唐朝诗人李世民的作品《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其古诗全文如下: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查看全文】

5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好事近浙江楼闻笛》,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 【查看全文】

6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