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05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好事近·浙江楼闻笛》,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注释】
  ①梨园:指宫廷乐工。
  ②那人:指南宋的幼帝。
  ③天北:遥远的北方,指大都(今北京)。
  ④海棠:一种较名贵的花木,我国古代词人常用它来比喻高贵而又不幸的人。在本词中,作者用它比喻南宋君臣,也包括作者自己。
  ⑤华清池:现在西安临潼,这里借指南宋统治者灭亡前在临安的游乐之地。
  【翻译】
  无。
  【赏析】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三月,蒙古大军进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幼帝赵和其母都被遣送到大都,太皇太后谢道清因病特允暂留,作者亦在其中,《好事近·浙江楼闻笛》就作于暂留临安期间。
  上片起首二句就烘托出一种极度悲怆的气氛,作者登高远眺,眼看大好河山惨遭蹂躏,心如刀割,已不能自已,那堪耳边不断地传来阵阵哀怨的笳声和笛声。如倾如诉的乐声似乎在抒发他们对被掳北上的幼帝与太后的怜念和痛掉南宋的灭亡。
  下片“海棠”二句,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南宋君臣横遭洗动的惨痛经历。入侵者如狂风暴雨,摧残了高贵而柔弱的海棠,使人悲愤不禁。最后“回首”二句,以低徊哀惋的笔调倾吐了一个爱国志士对故国故君的无限眷恋:原来那繁华升平、笙歌曼舞的故地,如今已是一派荒凉,荻叶瑟瑟,烟雾缥缈,山河破碎,君臣被掳,深重的忝离之悲为本词涂上了一层浓浓的惨凄的色彩,使它成为奠祭南宋亡灵的一首沉痛的挽歌。


相关阅读
1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出自南北朝诗人刘琨的作品《扶风歌朝发广莫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 【查看全文】

2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移居二首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 【查看全文】

3 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其古诗全文如下: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查看全文】

4 暮雨暗阳台。乱洒高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暮雨暗阳台。乱洒高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晚景落琼杯》,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 【查看全文】

5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出自宋朝诗人吴潜的作品《鹊桥仙扁舟昨泊》,其古诗全文如下: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 【查看全文】

6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出自宋朝诗人陆淞的作品《瑞鹤仙脸霞红印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