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出自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古诗作品《新沙》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注释】
⑴新沙:指海边新涨成的沙洲。
⑵渤澥(xiè):渤海的别称,一本直作“渤海”。另说渤澥为象声词,海潮声;第三解为海的别支。
⑶官家:旧指官府,朝廷。
⑷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之一。
⑸紫芝:神话中的仙草,紫色灵芝。
【翻译】
在偏僻的渤海湾,随着经年的潮涨潮落,终于淤起了一处小小的沙洲。海鸥终日在海面上盘旋飞翔,可是最先发现这块沙洲的却是官府。如果蓬莱仙岛能有路可通的话,那么官家也会年年去向神仙们征收紫芝税。
【赏析】
陆龟蒙是晚唐擅长讽刺诗和讽刺小品的能手,《新沙》为其讽刺诗的代表作。这首诗通过官府对海边新淤沙地征税所引起的新奇想象的描写,尖锐地讽刺了当时官府横征暴敛的贪得无厌,无所不至。在写作技巧上饶有特色。
此诗从立意到构思,从遣词到造句,都把极度的夸张和强烈的讽刺作为抨击封建统治者的有力武器。
讽刺属于喜剧的范畴,用鲁迅的话说,就是要“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就是对“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那些“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的事物,“有意的偏要提出”,给以嘲讽和鞭挞。讽刺的本领在于巧妙地运用“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抓住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诉之于可笑的形象,通过貌似出乎常情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描述,表现出隐而未显的客观事物的真相,从而收到引人发笑、发人深思的喜剧效果。这首《新沙》就是将封建吏治那黑暗的“无价值的”一角“撕破给人看”的。
开头二句“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这是极度夸张的笔墨,这夸张既匪夷所思,却又那样合乎情理。海鸥是大海及海滨变化信息的知情者,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水土之上,一直在大海上飞翔盘旋,对海边的情况是最熟悉的;这片新沙的最早发现者照理说必定是海鸥。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贪婪地注视着一切剥削机会的“官家”,他们竟抢在海鸥前面盯住了这片新沙。对于实际生活来说,官家不可能先海鸥而知新沙,这样描写就是夸张的;但从对象的本质——官府搜刮地皮,无所不至,贪婪成性方面来说,它又是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的。这两句的夸张和讽刺之处还在于:一堤新沙刚现,老百姓们还未踏足其上,更无什么收成可言,官府就对它敲响了征税的如意算盘。官府的这一心理是特别可笑的,讽刺也特别深刻。
诗的三、四句“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则把夸张与假想揉为一体,从虚拟的画面中进一层镂刻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本性。蓬莱仙山本为神仙所居的极乐去处,其间既无尘世之争,更无苛捐杂税之扰。但官府并非不想到仙境中以掠取其间的奇珍异宝,而只是由于蓬莱“烟涛微茫信难求”、无路可通罢了。这里,假设的画面是可笑的,似乎纯属荒唐悠谬之谈,但在这荒唐悠谬的外壳中却包含着严峻的历史真实──官家搜刮的触须无处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赋税的净土乐园,从本质上揭示了官府心灵最深处的秘密,从中也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美好心灵。
相关阅读
1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春怀示邻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 【查看全文】
2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后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 【查看全文】
3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出自唐朝诗人薛涛的作品《送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水国:犹 【查看全文】
4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 【查看全文】
5 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八六子如花貌》,其古诗全文如下: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 【查看全文】
6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出自唐朝诗人缪氏子的作品《赋新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注释】 赋新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