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8:42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出自唐朝诗人、文学家杜荀鹤的古诗作品《泾溪》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注释】
  ①无
  【翻译】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鉴赏】
  诗写得曲折,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证。 南宋诗人姜夔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经验时,用四个高妙来说明优秀作品:“(1)碍而实通曰理高妙;(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3)写出幽微,如深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杜荀鹤的《泾溪》诗正是理高妙的杰作。从表面看,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的。因为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不通的现象中,潜藏着大通的本质。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这,正是杜荀鹤《泾溪》诗析理的高妙之处。
  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叙》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韩非五人遭遇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与《泾溪》诗是完全一致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亡于安乐。”句中的“忧患”正如泾溪的“险”;句中的“安乐”正如泾溪的“平”;句中的“兴”、“亡”正如泾溪的“不闻倾覆”与“沉沦”——水性与人性在此又一次严密吻合。


相关阅读
1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桂枝香吹箫人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 【查看全文】

2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出自唐朝诗人顾敻的作品《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 【查看全文】

3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其古诗全文如下: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 【查看全文】

4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行香子秋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 【查看全文】

5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出自汉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凤皇集南岳》,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 【查看全文】

6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其古诗全文如下: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