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行香子·秋与》,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
⑴“浑无处”二句:是说触目尽是因风而落的桐叶,无处回避。衰容,衰老的面容。
⑵不语书空:《世说新语》载,晋殷浩被罢黜后,整天用手在空中书写,作“咄咄怪事”四字。咄咄,头意后的感叹,此处暗用这一典故。
⑶飞英如霰(xiàn):落花宛似飘雪。霰,飘雪。
⑷慵(yōng):困倦。
⑸侬:我,吴地方言。
⑹千钟:千杯,此处指酒而言。
⑺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
⑻眼花:这里指视线。
⑼烛花:指蜡烛的火焰。
【翻译】
昨夜秋风吹入梧桐林,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让秋风看到了。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醉有时病有时慵懒;早上来到院子里,感叹落花宛似飘雪,催我老并且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饮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以此残念度日吧。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写景抒情: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问公究竟为何事,默然“不语自书空”,只是一时沉醉,一时抱病,一时倦慵。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并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写景议论:早上醒来,落花似霰雪散满庭院,在“飞英”的催促下,尽管词人来日无多,但目前的处境,让其只能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飞英”预示着时光的荏苒,岁月的流逝,增添了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这首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相关阅读
1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贾生》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查看全文】
2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出自唐朝诗人惠能的古诗作品《偈一》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注释】 1、菩提树:在古代印度叫毕婆 【查看全文】
3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胡无人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 【查看全文】
4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瞑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瞑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曲游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 【查看全文】
5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三月晦?a href="http:///a/140.html" target="_blank">张继?/a>》,其古诗全文如下: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 【查看全文】
6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甘州寄李筠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