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板桥晓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注释】
1、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
2、晓河:指银河。
3、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4、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
5、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6、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翻译】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赏析】
首句的“回望高城落晓河"中,高城指汴州城,晓河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回望汴州方向,原先斜贯中天、高悬在城头上的银河,此刻已经黯淡了,西移垂地。在破晓时分微微发白的天幕背景下,正隐现出高城的朦胧暗影。这对一年一相逢的情侣,曾经在这座高城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所以分别之际,不免怀着留恋和怅惘的心情翘首回望,彼此都感到刚刚逝去的日子仿佛是一场遥远的梦,正像宋代秦观在一首别词中所写的那样,“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出自《满庭芳》)。“落晓河”,既明点题内“晓”字,又暗寓牛女期会已过,离别在即。而这对情侣在分离的前夜依恋话别,彻夜不眠的情景也不难想象。
然后是“长亭窗户压微波”该句,长亭是板桥上或板桥近旁一座临水的亭阁,它既是昨夜双方别前聚会之处,也是晓来分离之处。长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荡漾的波光,“压”字画出窗户紧贴水波的情景。在朦胧曙色中,这隐现于波光水际的长亭仿佛是幻化出来的某种仙境楼阁,给这场平常的离别涂抹上一层奇幻神秘的传奇色彩。那窗下摇漾的微波,一方面让人联想起昨夜双方荡漾难平的感情波流,另一方面又连接着烟波渺渺的去路(板桥下面就是著名的通济渠),这两方面合起来,也就是所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全句写景,意境颇似牛女鹊桥,夜聚晓分,所以和首句所写的“高城落晓河”之景自然融为一片。
相关阅读
1 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 【查看全文】
2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出自唐朝诗人毛文锡的作品《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 【查看全文】
3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 【查看全文】
4 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其古诗全文如下: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 【查看全文】
5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戏题石门长老东轩》,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 【查看全文】
6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