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注释】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斜控:斜斜地垂挂。控,下垂、弯曲貌。
⑶阑:同“栏”,栏杆。无绪:指没有心情,百无聊赖。
⑷盈盈:谓仪态美好。此处代指仪态美好之人。盈,与“赢”同,容貌之意。《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⑸薄妆浅黛:指妆容淡雅。浅黛:谓眉画的浅淡。风流:指动人的风韵。
【翻译】
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鉴赏】
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宿铁关西馆》,其古诗全文如下: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 【查看全文】
2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 【查看全文】
3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古诗词作品《没蕃故人》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 【查看全文】
4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咏山樽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余。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 【查看全文】
5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其古诗全文如下: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 【查看全文】
6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