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西江月·井冈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①旌旗(jīng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②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翻译】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鉴赏】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词的上阕写战前气氛和敌我双方的态势。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这两句概括了红军士气高昂,严阵以待的雄壮声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说明红军早已严阵以待。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回答《毛主席诗词》英译者的解释是:“‘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旌旗’和‘鼓角’都是指红军。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山下旌旗在望“喻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即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以及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也在坚守井冈山,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山头鼓角相闻”,喻指守卫黄洋界的红军第三十一团第一营,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利用悬崖峭壁的地形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敌人人多势强,气焰嚣张,红军被敌人重重包围;但在这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沉着应战,泰然自若,岿然不动。衬托了红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
相关阅读
1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题禅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注释】 诗题一作 【查看全文】
2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点绛唇采药归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江湖上 【查看全文】
3 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吹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出自宋朝诗人詹玉的作品《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其古诗全文如下: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倚担评花, 【查看全文】
4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夜闻觱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 【查看全文】
5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出自于诗经作品《南有嘉鱼》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 【查看全文】
6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