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8:50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注释】
  ①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何应钦任总司令
  ②风烟:犹风尘,杜甫《秋兴》:“万里风烟接素秋。”
  【翻译】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鉴赏】
  本诗上半阕是诗人喜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的,第三句原为“唤起工农千百万”,而后在次年春,当诗人闻敌人将结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围剿”时,心潮起伏,英迈难平,遂一气补写出整首诗的下半阕。完稿后,毛泽东发现上下两阕都有“唤起工农千百万”之句,便将上半阕的第三句改为“雾满龙冈千嶂暗”。由此可见,此诗上半阕写作战的胜利,下半阕却是再发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序幕一揭,敌人又以双倍兵力卷土重来,滚滚狼烟遮没了半个天空,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面对重兵来犯,如何迎敌,诗人仍然满怀信心,运筹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气豪迈道出:“唤起千百万劳苦大众齐心协力奋勇向前,那时红旗就会插遍整个中国”,同时也表明作者一贯的思想:放手发动群众,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等等。
  最后一行,诗人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胜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头触山就比喻为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毛主席不愧为一位有预见性的诗人,他在最艰苦的岁月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犹如一位美国诗人庞德所说,真正的“诗人是一个种族触角。”唯有这样的诗人才有最灵敏的触须,才有预见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预感到自己民族的欢乐、胜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灾难。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已感觉到了这一切,胜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相关阅读
1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出自唐朝诗人赵翼的作品《论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翻译】 大自然和人 【查看全文】

2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寿楼春寻春服感念》,其古诗全文如下: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 【查看全文】

3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其古诗全文如下: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 【查看全文】

4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 【查看全文】

5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出自唐朝诗人顾敻的作品《醉公子岸柳垂金线》,其古诗全文如下: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马嘶芳草 【查看全文】

6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出自宋朝诗人陆淞的作品《瑞鹤仙脸霞红印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