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07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出自唐朝诗人吴涛的古诗作品《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注释】
  ⑴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春衫:单薄的春装。试:尝试。
  ⑵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
  ⑶作:起。
  【翻译】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赏析】
  诗人颇善于选择人的典型形象。开头写气候之乍暖,并点示出春夏之交的季节。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先从视觉角度写“游子春衫”、“桃花飞尽”,再从味觉角度写“野梅酸”,预示春去夏来,天气转暖;接着从听觉与触觉的角度,以蛙声停歇与东风之寒写出气候忽然转冷。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本来春去夏来,天气转暖,自然也蛙鸣悠扬,到第三句诗意陡然一转,诗人生疑,不知为何蛙声一夜之间全部停歇,末句解开谜底,原来是天气转冷。这样写使诗歌结构上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峰回路转、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别开生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相关阅读
1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 【查看全文】

2 水地比卦_易经比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比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坤下坎上)比(1):吉。原筮(2),元永贞,无咎。不宁方(3)来, 后夫凶(4)。 初六:有孚,比之(5)。无咎。有孚,盈缶(6)。 【查看全文】

3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泪永巷长年怨罗绮》,其古诗全文如下: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 【查看全文】

4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其古诗全文如下: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 【查看全文】

5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其古诗全文如下: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夸 【查看全文】

6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作品《题情尽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注释】 (1)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