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08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出自宋朝代诗人施肩吾的古诗作品《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释】
  ⑴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⑵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⑶攀:紧紧地抓住
  ⑷箫:是一种乐器
  【翻译】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鉴赏】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本文还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相关阅读
1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出自唐朝诗人钱珝的作品《江行无题翳日多乔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注释】 江行无题:钱珝的《江 【查看全文】

2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罗浮山父与葛篇》,其古诗全文如下: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 【查看全文】

3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 【查看全文】

4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 【查看全文】

5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责子白发被两鬓》,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 【查看全文】

6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出自清朝诗人顾贞观的作品《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其古诗全文如下: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