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08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出自宋朝代诗人施肩吾的古诗作品《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释】
  ⑴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⑵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⑶攀:紧紧地抓住
  ⑷箫:是一种乐器
  【翻译】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鉴赏】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本文还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相关阅读
1 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月下笛与客携壶》,其古诗全文如下: 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幽禽自语。啄 【查看全文】

2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出自唐朝诗人张蠙的作品《登单于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 【查看全文】

3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伊州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注释 【查看全文】

4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出自唐朝诗人曹组的作品《沉醉东风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 【查看全文】

5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出自明朝诗人王琼的作品《九日登长城关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 【查看全文】

6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出自唐朝诗人储光羲的作品《江南曲日暮长江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注释】 ⑴渡头:渡口。 ⑵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