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翻译】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赏析】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相关阅读
1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夏昼偶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查看全文】
2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出自东晋诗人曹植的作品《送应氏清时难屡得》,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 【查看全文】
3 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挽词少学真成己》,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 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 一为天 【查看全文】
4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采莲曲》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 【查看全文】
5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出自清朝诗人纪昀的作品《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古诗全文如下: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释 【查看全文】
6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出自宋朝诗人郑文宝的作品《柳枝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 ①亭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