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10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出自宋朝诗人韦庄的古诗作品《送日本国僧敬龙归》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
  ①敬龙:日本和尚名。
  ②扶桑: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③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④师:指敬龙和尚
  【翻译】
  扶桑已是如此的遥远、神秘,而你的故乡更远在扶桑以东。这一次是谁陪你一起回故乡?是满船的月光,还有风鼓起的白帆。
  【赏析】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相关阅读
1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客至》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 【查看全文】

2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查看全文】

3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湘君》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 【查看全文】

4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戏赠友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 【查看全文】

5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出自于诗经作品《何草不黄》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查看全文】

6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陇头水》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 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 我语壮士勉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