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朝诗人郑板桥的古诗作品《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
年伯:指与父同年登科的长辈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衙斋:官衙中的书斋
些小: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关心
【翻译】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鉴赏】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则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出自唐朝诗人寇准的作品《春日登楼怀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 【查看全文】
2 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出自南北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幽州马客吟歌辞》,其古诗全文如下: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荧荧帐 【查看全文】
3 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扫花游秋声》,其古诗全文如下: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 【查看全文】
4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古诗作品《别老母》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 【查看全文】
5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出自宋朝诗人刘过的作品《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其古诗全文如下: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斗酒彘肩, 【查看全文】
6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