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28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酬乐天咏老见示》第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
  1、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2、顾:念,指考虑。
  3、怜:怜惜,爱惜。
  4、带:腰带。
  5、频减:多次缩紧。
  6、冠:帽子。
  7、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8、灸: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9、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需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10、谙:熟悉。
  11、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12、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13、下此:指改变对衰老的忧虑心情。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此,指“顾老”,对衰老的忧虑和担心。
  14、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15、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16、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翻译】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赏析】
  诗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对白居易的关于“老”的看法颇有同感。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
  “经事还谙事……下此便翛然”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是针对白居易的“伤老”而言。刘禹锡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这首诗前后两段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力量。最后两句尤为精辟,实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相关阅读
1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 【查看全文】

2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出自唐朝诗人吴融的古诗作品《华清宫》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注释 【查看全文】

3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出自唐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 【查看全文】

4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出自于诗经作品《潜猗与漆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释】 ⑴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 【查看全文】

5 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题精舍寺胜景不易遇》,其古诗全文如下: 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 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 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 何时 【查看全文】

6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古诗作品《三日寻李九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