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40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古诗作品《三日寻李九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注释】
  1、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
  2、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会集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访友,故用此典
  【解说】
  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在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里、那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以前的山阴兰亭之会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鉴赏】
  首句“雨歇杨林东渡头”,写这次行程出发地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杨林”即杨柳树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东边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杨林”就抓住了这里的自然特点,位置在东边。其中一个“歇”字,不但表明了春雨停息,而且让人感受到潇潇春雨洗涤柳林之后,满眼青翠之自然美。也可以说,诗人从色彩的角度来写的,给人以生意盎然之感。同时,首词“雨歇”,也暗示了江水暴涨,为写这“荡轻舟”奠定了条件。
  第二句“永和三日荡轻舟”。“永和”即东晋穆帝年号。人们知道,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就记了永和三年(公元353年)三月上巳日这天,会稽山阴兰亭会集了很多的名士为兰亭落成做诗。所以,提到《兰亭集序》,提到“永和三日”,人们自然想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这样美好的文句和表现出来的欢乐盛况。而诗人就在三月三日这天乘舟访友。这里,诗人用“永和三日”这一典故,是从人文环境来之美衬托自己美好的心情。其中一个“荡”字,不但表明诗人悠悠荡荡于溪流之中,更表现出诗人无不惬意的欢乐心境。


相关阅读
1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燕臣昔恸哭》,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 【查看全文】

2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连昌宫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 【查看全文】

3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作品《好事近摇首出红尘》,其古诗全文如下: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查看全文】

4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其古诗全文如下: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 【查看全文】

5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鸣皋歌送岑征君》,其古诗全文如下: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 【查看全文】

6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出自唐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鹧鸪天桂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