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48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其古诗全文如下: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注释】
  暗香:指幽香。
  朱楼:指富丽华美的楼阁。
  梢头:树枝的顶端。
  【翻译】
  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红楼,好似是把它锁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赏析】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由黄莺的啼叫唤起的。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试想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时,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啭。不禁唤起了她的春愁。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玩味。
  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自然。作者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这是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在写景上不断变换画面,从明媚的春日,到阴霾的天气;时间上从清明之前,写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忆。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听到的莺啼,看到的色彩。通过它们表现女主人公细腻的感情波澜。下片词的自问自答,更是妙趣横生。词人将静态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引入黄莺的巧啭,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化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读者仿佛听到莺啼之声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播到另一个地方,使鸟啼之声富于立体感和流动感。这是非常美的意境创造。以听觉写鸟声的流动,使人辨别不出鸟鸣何处,词人的春愁,也像飞鸣的流莺,忽儿在东,忽儿在西,说不清准确的位置。这莫可名状的愁怨,词人并不说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


相关阅读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唐朝诗人郭茂倩的古诗作品《长歌行》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 【查看全文】

2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竹入水文光动》,其古诗全文如下: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 【查看全文】

3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胡蝶飞》,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注释】 ⑴杨花: 【查看全文】

4 何时诏下北击胡,却起将军远征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时诏下北击胡,却起将军远征讨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山头鹿》,其古诗全文如下: 呦呦山头鹿,毛角自媚好。 渴饮涧底泉,饥啮林间草。 汉家方和亲,将军灞陵老。 天寒弓力 【查看全文】

5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 【查看全文】

6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