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诏下北击胡,却起将军远征讨”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山头鹿》,其古诗全文如下:
呦呦山头鹿,毛角自媚好。
渴饮涧底泉,饥啮林间草。
汉家方和亲,将军灞陵老。
天寒弓力劲,木落霜气早。
短衣日驰射,逐鹿应弦倒。
金盘犀箸命有系,翠壁苍崖迹如扫。
何时诏下北击胡,却起将军远征讨。
泉甘草茂上林中,使我母子常相保。
【注释】
金盘:食具。
犀箸:犀牛角做的筷子。
命有系:鹿的生命就在这里。
却:再。
起:起用。
上林:上林苑,位于陕西西安西,及周至、户县界。秦旧苑,汉武帝更增广之。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据《三辅黄图》,上林苑中有白鹿观。
【翻译】
“呦呦——”、“呦呦”,山上鹿群一声一声动情地叫;毛儿闪闪亮,双角茸茸长,真可爱,真美好!渴了奔山涧,悠悠闲闲饮清泉,饿了进树林,自自在在嚼芳草。朝廷学汉家,正同金人结姻好,将军像李广,回到灞陵来养老。天气转寒冷,弓力强又强,繁霜下得早,落叶飘又飘。将军穿军衣,驰快马,整天上山把鹿找,东边追,西边赶,弓弦响时鹿儿应声倒。金盘里,犀筷下,鹿儿命送一条条,青的岭,绿的谷,鹿儿踪影难见到。“皇上呵皇上,北伐诏令什么时候能听到?能否再让将军远征上抗金前线立功劳?到那时,上林苑中甜润的泉,丰美的草,尽着我们大小鹿儿享用命常保!”
【鉴赏】
“逐鹿应弦倒”已使人黯然,那末“金槃犀筯命有系,翠壁苍松迹如扫”则更形象地写出了山鹿的悲惨命运和劫后萧索、寂寥、凄凉的空谷。与此诗开头生气盎然的群鹿生活图两相映照,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对山头鹿的不幸命运产生了无限的怜惜与同情,也自然对杀鹿的将军们深感愤慨。
以上十二句是诗人通过山头鹿横遭不战将军的杀戮,指责了南宋朝廷的苟安和议政策。用的是象征、比喻、衬托的手法,显得含蓄深郁,却又十分尖锐而沉重。
最后四句,诗人借鹿的口吻向南宋朝廷大声疾呼:“何时诏下北击胡,却起将军远征讨?泉甘草茂上林中,使我母子常相保。”这就正面点出山头鹿惨遭杀戮与将军不战之间的关系,只有朝廷放弃苟安国策,将军远征杀敌,鹿群才得和平生活,才得以保全性命。诗人对南宋朝廷已经完全失望,但对国家的命运始终魂系梦牵,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气,反反复复诉之于诗篇。这里的“何时诏下北击胡,却起将军远征讨”?
诗人用的是问句,似乎是在盼望,在请求,但细加体会,在“何时”、“却起”这两个词里透露的是强烈谴责和怨恚,是爱国意愿被扼杀的无限激愤。“泉甘草茂上林中,使我母子常相保”,喊出了金人统治下遗民和广大爱国志士的心声。他们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天下太平,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残杀流离之苦。这四句关系紧密,前两句是后两句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爱国者,诗人清楚地认识到,“泉甘草茂”、“母子常相保”的局面必须在“诏下北击胡”、“将军远征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和议苟安的国策,国家不会太平,人民也决不可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相关阅读
1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出自唐朝诗人太上隐者的古诗作品《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 【查看全文】
2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采桑子九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 【查看全文】
3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细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注释】 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 【查看全文】
4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出自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春日偶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 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注释】 ⑴楚汉 【查看全文】
5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查看全文】
6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出自唐朝诗人卢照邻的古诗作品《长安古意》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