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38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翻译】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注释】
  ①窥牖:窥,从小孔隙里看;牖,音you,窗户。 ②天道: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③不见而明:一本作“不见而名”。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道。 ④不为:无为、不妄为。
  【引语】
  这一章主要谈的是哲学上的认识论。这里的基本观点是:在认识上纯任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因为这样做无法深入事物的内部,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而且还会扰乱人的心灵。那么,要认识事物就只有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养,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对此,学术界在讨论老子哲学认识论时,有的观点是说,老子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者,而有的观点则说,老子并不轻视实践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只是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关于这几种观点的争论,将在本章评析中详加论述。
  【评析】
  陈鼓应先生说:“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他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老子认为我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和外物运行的规律。”(《老子注释及评介》第249页)我们同意陈鼓应先生的见解。以往批评老子的认识论是彻头彻尾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论著,都要引“不出户,知天下”作为论据。这样的认识实际是一种误解。老子是一位博学多识之人,他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在以前的若干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涉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内容,这些都表明老子极为重视生活实践。但更重要的是,老子是极富智慧之人,是天才的哲人。他的意思是,并不是什么事都只有经过本人的实践才能认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理性认识,间接知识。“不出户”、“不窥牖”这类极而言之的强调手法,从古到今都是普遍应用的。不过,我们的看法是,研究老子,研究《道德经》,应当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真实观点,不可望文生义,更不可片面理解。同时,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因为正确地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这不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们所能够解决的重大哲学论题。


相关阅读
1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其古诗全文如下: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 【查看全文】

2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出自唐朝诗人李之仪的古诗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 【查看全文】

3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出自于诗经作品《载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查看全文】

4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出自于诗经作品《我将》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 【查看全文】

5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出自宋朝诗人曾觌的作品《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 【查看全文】

6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咏荆轲燕秦不两立》,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