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39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翻译】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注释】
  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此句意为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②大小多少: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另一解释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还有一说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③报怨以德:此句当移至七十九章“必有余怨”句后,故此处不译。 ④不为大:是说有道的人不自以为大。
  【引语】
  本章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从前几章的内容来看,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侍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评析】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本章格言,对于人们来讲,无论行事还是求学,都是不移的至理。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同时,我们也看到,本章的“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他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从方法论上说明了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


相关阅读
1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出自宋朝诗人醴陵士人的作品《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庙堂》,其古诗全文如下: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 【查看全文】

2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出自唐朝代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 【查看全文】

3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吴中田妇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 【查看全文】

4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出自于诗经作品《出车》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 【查看全文】

5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出自清朝诗人顾太清的作品《玉烛新白海棠》,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 【查看全文】

6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清明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