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人事天,莫若啬”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翻译】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注释】
①治人事天:治人,治理百姓;事天,保守精气、养护身心。对“天”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身心,一是指自然。此句意为保养天赋。 ②啬:爱惜、保养。 ③早服:早为准备。 ④重积德:不断地积德。 ⑤有国之母:有国,含有保国的意思。母,根本、原则。 ⑥长生久视:长久地维持、长久存在。
【引语】
本章讲治国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从文字上看,老子讲了与别人不同的这样一个道理,他把吝啬当作人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颂扬,而不是专指财物的爱惜。老子认为,吝啬就是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真正做到精神上的“啬”,只有积累雄厚的德,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这就与圣人治国联系到一起了。这里,把“啬”解释为节俭也可以,因为就老子而言,他十分重视“俭”德,这也是道家一贯的思想特征。
【评析】
首先谈“治人事天,莫若啬”。上面提到,“啬”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节俭的美德。老子提出“啬”这个观念,这在春秋末年的思想界是很独特的。老子把“俭”当作“三宝”之一,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认为,要“俭”才可以进一步扩大生活的范围,否则必死矣。张松如说:“啬者,亦俭也。啬就是留有余地;留有余地,才能早为之备;早为之备,才能在事物即将发生之顷及时予以解决;在事物即将发生之顷及时矛以解决,才能广有蓄积;广有蓄积,自然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然就具有了无穷的力量。老子认为大而维持国家的统治,小而维持生命的长久,都离不开‘啬’这条原则,都要从‘啬’这条原则做起。所以说它是‘长生久视之道也’。啬与俭当然符合‘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不过,如果强调它是一种消极、退守的政治倾向,就未免只从表面形式上看问题,不见得是看到了它的精神实质。”
相关阅读
1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 【查看全文】
2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出自宋朝诗人王令的作品《暑旱苦热》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 【查看全文】
3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出自宋朝诗人张元干的作品《兰陵王卷珠箔》,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 【查看全文】
4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寄李儋元锡》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查看全文】
5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出自南北朝诗人曹植的作品《七哀诗明月照高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君行 【查看全文】
6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流夜郎题葵叶》,其古诗全文如下: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注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