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40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翻译】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注释】
  ①报怨以德:许多学者都以为此句原在六十三章内,但据上下文意应在本章内。 ②契:契约。 ③责:索取所欠。 ④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⑤无亲:没有偏亲偏爱。
  【引语】
  本章继续讨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提示为政者不可蓄怨于民,警告统治者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因为积怨太深,就难以和解,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箝制百姓,都会构怨于民。所以,为政者应该像有道的圣人那样,行“无为”之治,以“德”化民,给予而不索取,不扰害百姓。这就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评析】
  本章有“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一句,希望人们做有德行善之人,才可能得天道的庇护。因为“无道无亲”,对万事万物都非常公正,并非对哪一物有特别的感情,有德行善之人,他所以得到“天”的帮助,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是向那些剥削者进行劝说,劝他们积德行善不要扰害百姓,否则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他在本章里特别强调这一点,他说用“德”和解重大的怨仇,这肯定还留下残余的怨恨,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与人结下怨仇,即要求统治者实行清静无为之政,辅助百姓而不干涉他们;给与百姓而不向他们索取;这样就不会积蓄怨仇,这便是治国行政的上策。否则,肆意盘剥、搜刮,随意施用严刑峻法约束、限制人民,那就会与民结怨,这便是治国行政的下策。


相关阅读
1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钗头凤红酥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查看全文】

2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渡荆门送别》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 【查看全文】

3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登高丘而望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 【查看全文】

4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 【查看全文】

5 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女冠子淡烟飘薄》,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 【查看全文】

6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寄朱锡珪》,其古诗全文如下: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 【查看全文】